3)第三百二十九章 十年之后(上)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满清在外高加索站稳脚跟,兵锋渐渐威胁到了罗刹国南方的软肋,罗刹国再也没有精力东顾,迫不及待地与华夏签订了边界条约,全盘接受了华夏提出的划界方案。

  ——————————

  十年后!

  满清所有的军民全部迁徙出去,华夏境内的新政也已经推行完成,经过一系列的洗牌重组,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大型的农场。

  农业从业人口大量转移到海外,或者进入城市谋生,使得乡村人口大为减少尤其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地区,几乎被迁徙成了无人区。

  在迁徙人口的同时,大量的劳改犯以及对外战争的战俘被运送到这里进行植树造林,种植的树苗除了考虑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的问题之外,还要兼顾经济利益。

  陕北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生产的水果口感甘甜,延安的红枣就是一大特产。

  随着华夏的统一,西北干旱,以及西南群山中的人口不断向外迁徙,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土司部落与官府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

  官府用优厚的条件,不断吸引各个土司部落百姓下山选择去更加舒适的平原地区生活,没有了普通百姓给土司头人创造利润,这些头人靠什么享受优渥的生活。

  于是!

  各种诋毁官府的谣言在各个土司部落传开,让一些不知真相的百姓对官府避之如蛇蝎,然而谎言终归是谎言,在已经下山的百姓现身说法之下,头人们的谎言终归是纸里包不住火。

  一些不甘心自己富贵日子就此衰败的土司头人,开始互相串联,想在西南的大山里给华夏官府致命一击,可惜的是,华夏官府以及军队根本就不进大山。

  就在大山各个要道布置兵马对大山内的土司施行经济封锁,山里的土司若是不与平地上的汉人交易,连吃饭的油盐酱醋都无法满足。

  尤其是食盐更是人体必需品,没有食盐山里的山民如何能够干重活。一些无法忍受山里苦日子的山民,不顾土司的阻拦,一批批拖家带口的逃下山向官府投诚。

  土司们也尝试着向山下突围,打破官府的封锁,然而缺衣少食装备破烂的土司武装怎么可能是装备精良的官府军队的对手。

  每一次下山突击不过是给官兵增加几分功绩,实在受不住封锁的土司们,一个接一个地选择了投降,有强力的军队和充足的财政做基础,华夏在西北的植树治河,在西南的改土归流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郑经很清楚,不趁着他还活着的时候,将这些难题全都做了,等到子孙继位,利益集团成长起来,再想推行这些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国策会难如登天。

  可是随着新政不断的推进,新政在西南显露出了弊端,那就是人口少了之后,国家对于边防的投入不得不大力投入,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