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二十九章 十年之后(上)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本可以就地筹措兵员,现在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调兵。

  郑经知道这是一个阵痛,只要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提高之后,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国家开始大力投资钢铁、水泥、煤炭,加大了道路交通的资金人力的投入。

  内阁第一批同时开工了五条官道的拓宽、加高、硬化工程。

  第一条从京城出发经宣府、大同、绥远、一直延伸到哈密、迪化、塔城,终点到巴尔喀什湖华夏的边境地区。

  第二条从京城出发经宣府一路北上延伸到库伦,终点到北海城。

  第三条从京城出发经永平府、过山海关一路延伸到海参崴。

  第四条从京城出发经天津、过山东、一路向南过江南、闽浙,终点是广州府。

  第五条从京城出发经保定府、真定府、一路延伸到西南,终点是云南府昆明城。

  这五条官道有的是原本就有官道路基,有的完全是新开道路,同时开工这些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工,华夏现在劳动力严重不足,只好将目光锁定到了南洋土著身上。

  大量捕奴队活跃在南洋的各个地区,大肆捕猎土人,这些被捕获的土人一部分卖到了各个农场成为农奴,大部分都进入各大修路工地,为华夏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

  这个时代使用奴隶是普遍现象,没有人会拿这些事指责这些事,不过华夏方面给所有进入华夏的劳工承诺,只要在华夏服务十年,华夏就会将他们找一块土地,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

  同时华夏官府对于这些劳工也没有太过苛刻,每天劳役的时间不会超过六个时辰,而且在生活上远比他们在家乡的丛林里日子过的更好。

  这些土人没想到来到华夏,虽然每天要不停地劳作,但是却过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是他们在丛林中想都不敢想的。

  有了这些土人劳工的加入,华夏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快速展开,在定下五条官道的建设计划时,群臣普遍希望优先修建这条官道,然后再慢慢修建其他几条纯投入的官道。

  郑经力排众议首先开始兴建的是京城到西北、西南的两条官道,通往西北的官道沿途都是荒无人烟的隔壁、草原,修建这样的高等级道路单纯为了国家边防需要。

  通往西南的官道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单单一个勘测地形,就让华夏的交通部门的大匠苦不堪言,与西北荒漠草原公路的寂寞相比,西南官道充满了危险,这样一条高等级的公路,在没有工程机械辅助的时代,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可是这样的战备道路,其价值远不是经济价值所能衡量,只要这两条道路修通,西北西南这两块华夏最不稳定的地区将会牢牢地掌握在华夏手中,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向北海以及向东北方向的官道对于华夏掌握草原各部,以及未来开发这片土地上的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些长远价值一时半会还无法显现出来。

  五条官道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只有一条从京城通往广州的南北大通道,这条官道几乎囊括了华夏最发达的地区,中间还要跨越黄河、淮河、长江等华夏重要的大河,可以说是联通华夏南北的大动脉。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