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九章 谁该名垂青史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满清灭了?”

  这话宋瀚接不下去了,因为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能是如此,整个华夏一千年都不一定有进步,都是在周而复始的轮回。

  郑经问题直指儒家的核心,儒家不管如何自辩都无法逃脱这个轮回的怪圈,这就是儒家最大的弊端,螺狮壳里做道场怎么折腾都脱不开一堵无形的墙。

  “延平王难道有办法一直保证国家强盛?”

  “当然有!不过你们不会支持,因为寡人的这一套东西,你们的利益会受损。”

  “若是能够让国家昌盛,我等个人利益受一点损失又有何妨!”

  “是吗?寡人要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还要推行科举改革,将实学也加入到科举当中,还要大幅提高军人的地位,让每一个当兵的人不但自己感到光荣,就是家属也与有荣焉。

  寡人还要推行全民免费教育,让知识不再垄断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都有随意选择做什么的权利。

  还要取消一切贱籍,你们这些人家中的那些奴仆、丫鬟将会成为自由人,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用他们,那就要与他们签订雇佣合同。他们只要合同完成,不愿意在你家干,随时都可以离开。

  寡人还要扶持工商资本,鼓励百姓开办工厂,发明创造,保护工匠的发明专利,对有发明创造的大国工匠给予最高的政治地位。”

  吴胜藻、宋瀚和余震瀚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郑经说的这些哪一样都是掘儒家祖坟的措施,别看儒生整日高举着教化万民的口号,实际上对知识的垄断是无比重视。

  看一看从古至今的识字率就能知道这知识的垄断是多么的严重,明太祖开创的蒙学制度本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百姓的识字率,可惜的是随着老朱蹬腿便人亡政息。

  儒生们难道看不到这样做对国家的好处吗?他们当然能够看到,可是大家都读书了,读书人还如何去奴役别人,他们那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不就崩塌了。

  吴胜藻缓过神来低吼道:“延平王若是如此一意孤行,就不怕天下士绅群起反对吗?没有士绅的支持,延平王就算打下天下,能坐的稳吗?”

  “寡人不需要士绅稳定乡村,士绅凭什么在乡村称王称霸,这天下到底是国家的,还是士绅的。寡人认真地告诉你们,以后没有士绅是乡村基石的说法,乡村一样是国家官吏在管理。

  就算是乡村的里正与村正也需要国家的任命,是国家的公务人员,国家的一道政令能够直达到每一个百姓,不给士绅胥吏曲解政令的机会。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百姓必须识字,能够看得懂政令的内容,这也就是寡人强调必须普及全民教育的原因。”

  “延平王,就算是您要普及教育,那也要找到这么多能够教授百姓读书的读书人吧,您把读书人得罪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