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九章 谁该名垂青史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谁还愿意给您当教书先生。”

  郑经哈哈大笑,指着吴胜藻说道:“读书人?你们指的读书人是那些有了功名能捞到好处之人,你别忘了能够考上功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读了几年都没有读出名堂,最后迫于生计又回归平庸之人。

  寡人开出条件,这些人难道不会趋之若鹜,别忘了寡人的教书先生可是拿国家俸禄的公务人员。”

  吴胜藻皱眉问道:“延平王说的这些与我等编写《雷州府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无论是国史还是地方志,要看你们是替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歌功颂德,还是为创造财富的劳动大众张目。

  诸位都是熟读史籍之人,可有见过哪一部史籍为创造财富的劳动大众树碑立传,甚至有些发明创造者由于身份低微,连留下名字的机会都没有。

  你们作为历史的记录者,除了秉笔直书之外,还要明白什么东西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寡人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十个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赶不上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匠。”

  吴胜藻明白了,郑氏海寇这是不但要从武力上压制士绅,还要从精神上打击士绅,让士绅彻底失去对百姓的号召力。

  若是史籍的记载都是发明创造的工匠,种地高产的农夫,都是这些人名垂青史,谁还会听才子佳人的故事,谁还会抬头仰视他们这些读书人。

  三人都是官声不错的读书人,可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的那一套,认为读书人就应该高高在上,对于郑经这种将读书人打压下去,与贩夫走卒相提并论的说法感到非常的不适。

  不过三人还是不死心,一直没有说话的余震瀚出言问道:“延平王!就算是士绅也一起纳粮服役,这天下一样不会公平。

  谁来约束官员,官员家里的土地要不要收税,家里的店铺要不要收税,皇亲国戚要不要收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帝要不要交税?”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