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三章 巡视(九)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傍晚时分,郑经一行人来到了崖州纺织厂,崖州纺织厂坐落在安远河上,安远河上建设着成片的水车,这些水车给纺织机械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年轻的女子。在纺织行业中女子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社会进化出的本能。

  不然怎么在整个世界都能发展出男耕女织的社会,这就是社会赋予的与生俱来的本领,女子在纺织上就有比男人更有优势。

  可是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还是非常的保守,对于女子有着各种的陈规陋矩的约束,女子出来工作要比男子多承受几倍的社会压力。

  崖州纺织厂有上万名工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女子,这些女子来自崖州周边的各个村寨,很多都是黎人女子。

  一旦这些纺织女工出现任何的丑闻,都会给纺织厂造成巨大的声誉损失,在这一点上纺织厂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

  男女之间不管是不是熟人都不允许在工厂单独相处,男子在与女子谈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有第三人在场。

  这种严苛的规定保证了工厂的安全,也让各家女子的家人心中放心,不用担心自家女子在工厂的安全。

  郑经等人在工厂门口进行了访客登记,由厂长亲自带进工厂,没有厂牌进入工厂必须登记,就是延平王也不例外。

  因为纺织厂门口站岗的是郑氏的陆军,由军队站岗的工厂除了承天府四大兵工厂之外,就只有崖州纺织厂有这个待遇。

  就连昌化钢铁厂都没有用陆军站岗,可见崖州纺织厂的管理有多么的严格,对于郑氏有多么的重要。

  厂长引导着郑经在庞大的工厂巡视,整个棉纺厂分为四个分厂,其中包括使用水力的动力的纺纱厂和织布厂,以及轧棉厂和印染厂。

  轧棉厂是纯体力劳动,工人全部是男人。从棉农手中收购的籽棉需要经过轧棉工序去掉棉花中的棉籽,然后才能送进纺纱厂进行纺纱。

  轧棉去除的棉籽除了当做下一年的棉田种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榨油,虽然棉籽油并不能食用,不过却是良好的润滑油,以及百姓家中的灯油。

  毕竟普通百姓家中可是用不起蜡烛的,在石油化工没有兴起之前,蜡烛所使用的油脂基本都是动物油脂,普通百姓做菜都不舍得放一点儿动物油脂,哪里舍得当做蜡烛点了。

  穷人家里往往天一黑就摸黑睡觉,鸡叫了就起床,过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因此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市场也是一大块肥肉。

  除了穷人点灯油照明之外,郑氏的捕鲸船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捕鲸技巧,随着鲸油产量的提高,鲸油蜡烛做为一个高端的照明品牌已经推向上层社会。

  纺纱厂除了上料的工人是男工之外,其他操作的工人都是女工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