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二章 巡视(八)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郑经看来,华夏渐渐落后于时代,一方面是科技逐渐的落后,另一方面就是华夏的抑商政策导致华夏到近代都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商业理论。

  商业的作用远不是普通百姓看到的利润之争,有些时候,明知道是赔钱的生意都要抢着去做。

  因为占领市场远比利润更重要,在商业信息爆炸的时代,老百姓每天都能看到各种互联网商业巨头赔钱赚吆喝。

  这些互联网巨头难道不知道这样做赔钱吗?他们当然知道,可是他们更知道,与赔钱相比,能不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加重要。

  这就是资本的恐怖之处,利用雄厚的资本将一切的竞争对手挤垮,然后大小通吃。一旦形成垄断之后,资本一定会露出贪婪的嘴脸,连百姓手里最后一个铜板都掠夺过去。

  郑经在继位之后,就一直将资本牢牢地掌握在王府手里,资本公有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郑氏最挣钱的行业都在王府的掌控当中,尤其是盐、铁、布匹、粮食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郑经坚决由王府进行掌控。

  就拿食盐来说,若是私人资本掌控,老百姓想要吃到五文钱一斤的精盐,那就是痴人说梦,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的利润高它们就会去哪里掠夺。

  离开盐场郑经的下一站去了崖州批发市场,崖州批发市场坐落在崖州港口旁边,是一个占地上百亩的超大市场,入驻的商家大多数都是王府的产业,少部分是私人产业。

  来批发市场进货的大多数都是华商,这些移民南洋的华商从崖州进货之后,然后返回自己在南洋的经商地进行销售。

  也有少量的西夷商人、大陆商人和安南、占城、暹罗的商船来进货,吸引这些商贾来这里进货的原因是,商贾不出市场就能找到他想要的所有货物。

  批发市场去年的货物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五千万两,光是税收就为王府与琼州府分别贡献了五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万两。

  批发市场更是实现利润达到了三百万两,出去市场的维护费用之外,每年为王府上缴的利润达到了二百五十万两。

  这些账面上的数字无一不说明批发市场的成功,对于郑经来说批发市场的模式就是个烂大街的商业模式,可是对于明末清初这个时代,这就是妥妥的商业创新。

  通过批发市场这样一个商业放大器,将各地生产的物资集中到这里,方便了商贾的采购,不但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商贾大量的成本。

  同时批发市场的所有铺位都不收租金,而是根据每天销售的货物金额进行抽成。不同的摊位进行的抽成也不同,这样的管理模式新颖而高效。

  不但市场能够有效抽成,就是王府与崖州的征税也能根据销售额征收商业税收。对于这样的管理模式,户官衙门那是举双手欢迎,户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