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统一标准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上,经过实战的表现,全火器军队的威力确实很大,不过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近战。

  在琼山城的战斗中,我们虽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是感受到了没有近战武器的不便利。若是能够将火枪与刀剑结合在一起,就能解决近战武力不足的问题。”

  郑经被刘国轩这么一提醒,马上想到了刺刀这种武器,后世的步枪上可是都安装刺刀,用做近战武器。

  “观光的这个提议非常好,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光想着与敌人远距离作战,还要想着如何与敌人近身肉搏作战。

  在火铳上安装一个矛头,平时的时候携带在身上,需要近战时快速安装在枪管上,火铳就变成一把短矛,再结合武器特点,总结出一套拼刺训练。”

  “延平王所说的这个在火铳的枪管上加装矛头的做法,大明在永乐年间就有人尝试过,永乐大太监亦失哈在掌管兵仗局时,曾经尝试过制造一个矛头塞进枪管里,做为近战武器,解决神机营因为装备火铳近战不足,还要额外配备腰刀进行近战的弊端。

  然而由于枪管加装枪头无法做到牢固安装,在训练时经常会出现枪头脱落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情况大量发生,成祖认为这样的装备华而不实,战争中武器最重要的牢固耐用,而不是随时都要担心出现问题。

  因此亦失哈的这个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最后不了了之。”

  郑经浅薄的历史知识,哪里知道这样的历史,儒生记载的历史对于这样的发明创造大多都是语焉不详,在他们看来这些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

  不过张煌言的话提醒了他,郑氏的标准化生产必须要加快施行了。一人一个尺,两个人造出来的东西,误差大到互不兼容,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错误。

  “苍水先生不说,寡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过往,不过这是个小问题,回到承天府寡人就着手进行现有火铳改制。

  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大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工匠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华夏千年不重实学的必然结果,先秦时代秦人就知道标准化生产,所有易损部件都能互换。

  而我们两千年过去了,现在连秦人都赶不上,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的悲哀。我们似乎一提到秦始皇就是满脸不屑地说一句‘暴秦’,二世而亡是历代君主的反面教材。

  然而,我们却忘记了秦带给我们的思想,儒家只将一天下思想融入到儒家中,却把统一度量衡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忘记。

  漠视实学,将工匠踩在尘埃之下,就是我们今日落后西夷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落后,奋起直追还能赶得上。”

  张煌言有些不理解,他怎么也想不通泱泱华夏怎么就落后于那些西夷了,于是辩解道:“延平王,西夷不过是长于器物制造,总体上还是一群野蛮人,哪里能够比得了我们泱泱华夏,礼仪之邦。”

  “先生说的没有问题,我们是礼仪之邦,可是依靠礼仪能打败敌人吗?儒生怎么不用礼仪将满清打败?”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