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章 抵达昌化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煌言思考了良久之后,还是接受了郑经的推行新政的想法,这无非就是一个站队问题,也就是说你的屁股坐在士绅那边,还是坐在普通百姓这边。

  对于一个有良知的爱国者来说,虽然说从内心来说是他愿意站在士绅的一边,但是士绅这些年的表现实在是令天下人失望,士绅也必须要做出改变。

  不然士绅早晚都会走向末路,张煌言不敢想象有一天儒学被丢进了垃圾桶,所有人路过的时候都要唾弃一口的情形。

  理论已经跟张煌言讲了,至于经营成什么样,说实在话郑经不抱有任何的希望,这个时代的儒生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眼高手低。

  郑经拿下琼州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铁矿,郑经的最低要求就是确保琼州的安全不被满清夺占。这一点上郑经从来就没有寄希望于张煌言的残兵,若是张煌言真是一个长于军政的人才也不至于被满清逼到绝境。

  要知道在江南张煌言这样的士绅代表那可是坐地户,按道理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占了两样,却依然被满清打得逼上绝路。

  好在张煌言的岁数并不大,能力也还是有的,比起郑氏手下的文官,也就陈永华能够略胜一筹。只要在琼州府好好磨砺一番,将来必然能够在郑经的争霸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

  与张煌言交接了琼州府的政务之后,郑经留下后镇人马做为接下来一年驻扎在琼州的陆师主力。水师将后卫水师全部留在了琼州,后卫水师是郑氏水师五个分舰队中规模最大的一支,足有一万人马,船只上百艘。

  陆师其他两镇人马则顺着官道一路攻取澄迈、临高和儋州,最后与郑经率领的前锋舰队在昌化县会师。

  郑经率领前锋舰队带着何斌等工匠以及第一批准备常驻铁矿的移民,走海路沿着琼州府海岸线向昌化县而去。

  三天后,舰队抵达昌化江入海口,郑经等人搭乘小船登上陆地。昌化县汉苗杂处,再没有大军压阵的情况下,郑经可不敢贸然深入内地。

  整个舰队除了必要留在军舰上值班的人员,全部下船在河滩上搭建一个简易的军营。一边在这里等待大军的到来,一边安排人手考察昌化江的水文。

  未来的钢铁制品最方便的交通还是船运,现在考察的就是昌化江的水深,与河道的整体情况。郑军水师官兵划着小船一路上溯五六十里,其中还遇到了一条由北向南注入昌化江的支流。

  考察的结果令郑经非常的满意,至少到第一条支流的这一段河道,行使百料平底驳船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郑经当然知道那条支流就是通往石碌铁矿的水道,也就是后世的石碌河。看来只要稍加治理这条河道就完全可以利用水运将石碌的铁矿运出来,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运输方式能比水运更加方便省力。

  明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