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 法与思想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经的人才之论,通篇都没有关于儒臣的作用,张煌言感觉郑经的思想夹杂着法、墨之学,甚至还有杨朱之学。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思想,郑经的言论里,充满了实用主义,那就是什么好用就用什么,也不管百姓的思想是否会混乱。

  若是按照这样的思想去治国,那天下百姓就会变得只知逐利,而忘记道义,天下百姓人人逐利,这天下岂不是变成了到处铜臭之地。

  “世子!按照你这样的做法,天下人人逐利,道德沦丧,再想重塑道德可就难了啊!”

  郑经对于儒家这种愚民的论调不屑一顾,反驳道:“管子曰:‘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老百姓只有生活好了才能知礼守礼。”

  “老夫不反对管子的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却不是绝对的,那些为祸一方的纨绔子弟,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这些仗着父荫的混账哪一个不是干着丧尽天良之事。”

  “还有法律这个武器,只要法律健全,只要有人敢以身试法,那就别怪法律的无情打击,不管是谁触犯法律都是一视同仁。”

  张煌言心中哀叹,果然法家那一套严刑峻法来了,若是法家真的好,秦也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秦奋六世之余烈一天下,然却二世而亡,因此严刑峻法并不能给天下带来安定。”

  “寡人与先生的观点恰恰相反,秦之亡非亡于严刑峻法,而是亡于有法不依。若是依法治国,赵高早已被斩杀,何来后来的赵高乱秦?

  商鞅变法本就不彻底,王子犯法斩杀王子的老师,这是什么道理?谁的罪就是谁的罪,任何人犯了罪都不能获得豁免,这才是法的根本意义所在,法是最后的公平。”

  “世子之言老夫不敢苟同,这天下我怎么可能有绝对公平的法,官与民斗本身就不公平,双方之间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先生这话在理,所以要给弱者提供申诉的通道,而不是如现在这般,民告官不管对错,先打板子。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法的本身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以权威为依据。若是连法都不公平,更别提执法者会公平。”

  “就算是底层的法保持了公平,就如秦那般,执法严苛公平,若是上层肆意破坏又如何?不管什么样的法都管不住秦王的破坏。”

  郑经心说,最关键的东西终于来了,你张苍水不就是想说,若是皇帝不守法没有人管得了嘛。

  “很简单,王在法下!规定王的权力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王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上,大明朝有着很好的例子,国本案万历皇帝闹到最后,依然只能立泰昌为太子。

  不要觉得皇帝的权力就是没有边界的,只不过是摆到桌面上,还是没有摆到桌面上的区别。人人都守规矩,人人都敬规矩,这规矩自然就形成了。”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