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一章 左右摇摆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胜藻与宋瀚低头服软也没有换来郑经的青睐,不过为了给后来者做一个榜样,郑经还是将二人安排给冯锡范,既然二人愿意编纂地方志,那就让二人去编纂,不过编纂地方志必须按照郑经的要求,要多编纂劳动者事迹。

  至于说没有素才那是因为没有去挖掘,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有闪光点的劳动者,关键是有没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

  郑经知道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满清官员投降,这些官员怎么处置其实很考验郑氏集团的政治智慧。

  可以说这些人应该代表了华夏最顶尖的人才,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如何改造都是摆在郑氏集团面前的重要任务。

  随着后方民兵不断调拨到占领区维持各个占领区的治安,郑氏十年间培养出的大批义务教育学生进入各个占领区,开始了土地清丈工作。

  这个过程充满了血腥,没有哪个既得利益者愿意拱手放出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民风彪悍的广东地区,反抗者此起彼伏。

  好在郑氏的新政得到了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在清丈的过程中,司法部门组建的流动大理寺更是在乡间地头开起了审判工作。

  一些劣迹斑斑的豪绅大户在这一轮的土改中被处决,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不过郑氏并没有均田地,郑经看来百姓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不会珍惜。

  无地百姓想要获得土地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花钱买地,另一条是移民南洋。

  这些从土豪劣绅手中没收的土地,将会分割成不同的地块进行招标拍卖。土地的价格并不高,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按照官府的要求进行种植。

  这些土地将会进行农场化改革,一旦这些农场经营成功后,那些手里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绅就会有样学样的进行农场化经营。

  农场化经营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人力,多余的人力就会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这个时代的工业正在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慢慢过渡,这个过程中,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原始积累。

  小农经济肯定无法与农场化经营竞争,那些拥有少量土地的百姓,要么一步步积累成大地主,也开始农场化经营,要么破产卖地,两条路一条是选择进城市做工人,另一条便是移民南洋各地,那里实施的小农经济模式,更适合不愿意进城的百姓生存。

  就在郑经停驻高州监督两府之地的土改工作时,郑军的主力在黄廷的率领下已经兵临肇庆城下。

  肇庆是两广总督驻地,如今却变成了一座孤城,西边是郑军的陈莽部拿下罗定州挡住了清军向西后退之路,东边是黄廷的两万大军。

  两广总督一想到连平南王尚可喜都败在了海寇的兵锋之下退走韶关,更别提自己手里只有两万可怜的绿营兵。

  金光祖虽然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自己就守在城内不出城浪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