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七章 工农矛盾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就是一个偶然,当时一个叫做詹姆士·哈格里夫的人意外踢倒了老婆的纺纱机,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这给了哈格里夫很大的启发,他开始尝试改进纺纱机,将原本横着放的纱锭并排竖着安装,很快一台能够同时纺八根纱线的纺纱机就被他制造出来。

  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其实原来并不复杂,只要一个合格的木匠就能在约翰牛的纺纱机基础上制作出来。郑经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工匠们,工匠们经过一番讨论发现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办法。

  很快崖州的纺纱机就全部改成了同时能纺八根线的纺纱机,这使得郑氏的纺纱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八倍。而且工匠们还在不断地改进纺纱机,尝试同时安装更多的纱锭。

  以前的织布效率低下,主要纺纱的效率太低,如今的纺纱效率提高,织布的速度快速提高起来,可是现在反过来成了织布的效率赶不上纺纱的效率。

  于是这织布机的改进也提上了日程,随着水力纺纱的大规模展开,琼州府的棉花产量已经无法满足纺纱厂的原料供应。

  除了向周边的地区采购棉花料之外,就需要张煌言这个地方主官协调琼州府的棉花种植面积。可是轻工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

  琼州府本来人口就不足,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被共产丰厚的收入吸引着进入工厂,更是让农业生产陷入困境。

  由于商品批发市场的建立,让琼州生产的棉布根本就不愁卖,这让本地手里握有资本一直不知道做什么的本地士绅看到了商机。

  一些士绅联合起来与官府谈判,希望他们也能投资建立棉纺工厂,刚开始的时候,张煌言还非常愿意这些士绅投资建厂,这工业带来的税收可比农业带来的税收高多了。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水稻田被士绅种植上棉花之后,张煌言害怕了。这要是整个琼州的土地都种植经济作物,琼州府的粮食供应必定会出现大的问题。

  张煌言敏锐地感受到了危险,现在不光是平原地区的汉人愿意进工厂,就连山里边的土人也愿意下山进入工厂。

  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整个琼州就出现了七八家士绅投资建设的棉纺工厂,这些工厂不可避免地开始与农业争夺人口。

  张煌言发现琼州府的人口不够用了,甚至一些平原地区都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这可把张煌言吓坏了,这工厂再好,一旦没有饭吃的时候,那可就是捅破天的大事。

  发现了这个端倪的张煌言,紧急上疏延平王府请求延平王府帮助解决琼州人口不足的问题,同时琼州府下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