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章 郑氏隐患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然而臣才疏学浅,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你没有找到,寡人却找到了,那就是推行全民教育,从所有的百姓中间选拔人才,大陆是人多,可是他们能够读书的人能有多少,几百万读书人有吗?

  而我郑氏两府之地,编户齐民的百姓有两百多万,这还不算我们不断同化的土人,加上这些土人,我郑氏治下的百姓不会低于三百万人。

  这三百万人丁,就算五分之一是儿童,也有六十万人,我们从这六十万儿童中培养人才,就算百中选一,也有六千人。

  六千人还不够我们两府之地使用吗?解决人才问题,我们需要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不能还按照以前的老眼光看待问题。”

  “王上!百姓的子弟都读书,谁还会去种田、做工,没有农工如何保持我郑氏政权的稳定?”

  “谁说读了书就不能种田了,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种田,原本种田是凭着经验种,读了书以后种田就是凭着学问种。

  种田之道也是一门学问,若是人人都是种田能手,我郑氏的土地产出将会大大增加。”

  “可是王上!让读书人去种田是否有辱斯文?”

  “以后男女儿童都读书,大家都是读书人,谁也不比谁高贵,从事什么职业全凭个人喜好,以及个人的能力。

  大家都在一个学堂学习,根据各种考核筛选人才,进行不同的分流,最后剩下的将会自由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愿意种地的可以去种地,愿意做工的可以进工厂做工,职业选择完全自愿。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兴许再过个几十年之后,现在一个人精耕细作也就能种十亩地,可能到了那个时候,一个人能种一百亩也不一定。”

  “这怎么可能啊?人力有穷时,种的多了顾不过来就会粗放种植,最后的收益肯定会降低的。”

  “人力是有穷时,可机械之力却是无穷的,我们本来就不该把那么多的人力绑在土地上,人力更应该用在发展工业上,用工业的发展减轻人力的辛劳。

  这本来就是历史趋势,我们的老祖宗从狩猎到采集再到刀耕火种,再到农业技术的一步步提升,每一步的的提升都伴随着工具的进步。

  只要我们不断推动工具的进步,总有一天机械工具将代替很大一部分人力。”

  洪磊没想到延平王竟然想着用机械代替人力,脸上顿时生出恐惧,连声反对道:“王上不可!若是机械代替了人力,必然会造成权贵对土地的无限占有,百姓将以何为生?

  失去了土地营生的百姓,就会成为流民,流民就是社会最大的隐患,大明就是被流民拖垮的呀!”

  郑经没想到洪磊还真是愿意动脑子之人,他能想到机械会与人争夺劳动权,机械的使用会大量地导致农民破产,造成大量的事业。

  这是必然的现象,可是这正是郑经想要推动的,土地集中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破产百姓会给城市带来丰裕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又能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这其中要有一个度,这就需要官府进行有效的调控,不能让百姓活得没有希望。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