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三章 琼州见闻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一样的盐堆的时候,夏国相就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来到郑氏的地盘,给夏国相最大的印象就是郑氏做什么事都是规模庞大,而且能用机械的地方绝对不用人力。

  还有一点深刻的印象就是郑氏地盘上的百姓,都是面色红润,脸上没有其他地方那种因为长期吃不饱饭的青灰色。

  在他询问过钢铁厂普通工人的待遇的时候,更是吓了他一跳,钢铁厂一日管三餐,每月干得好最高能拿到二两银子。

  夏国相差点以为自己听差了,还特意再问了一遍,他询问的工人是个黎人青年,原本想要进矿山开矿。

  可是矿山的工人名额已经满了,看着一个寨子里别的青年都在矿山里挣到了钱,青年心里又急又悔。

  当初田峒主来寨子里招募工人的时候,自己犹豫怕被人坑骗,结果慢了一步再想进矿山却进不去了。

  青年暗自咬牙,若是汉人再来招工,自己说什么都要第一个报名。一年后,汉人果然再次在黎寨招工,待遇比矿山还要高,青年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成了铁厂第一批工人。

  夏国相问他的时候,青年非常骄傲地用刚刚学会的琼州官话说出了自己的待遇,当夏国相得知这个青年竟然是一个土人青年的时候,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汉人什么时候跟土人这么和谐了?随即夏国相明白了,这些土人在铁厂拿到这么多的好处,又怎么能不拥护郑氏在琼州的统治。

  若是整个琼州的土人都在郑氏的治下得到了好处,那琼州府就成了郑氏固若金汤之地,一旦有外敌入侵,这些土人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保卫他们现在的好日子。

  土人们肯定会相信一旦换了人来统治琼州府,他们肯定过不上这样富裕的日子。最让夏国相不能理解的是,郑氏哪里弄来的那么多鱼肉,这捕鱼又不是说捕就能捕上的。

  与昌化围绕钢铁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不同,莺歌海气候干旱,种地很难养活百姓,可是这种干旱炎热的气候却给晒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莺歌海如今有两大产业,一个产业是晒盐,这个产业是属于郑氏的公有产业,另一个是制砖业,这个产业成了民间百姓的一个重要产业。

  能够形成这样的产业主要还是因为在建设盐田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砖石,郑氏的工匠只能就地取材烧制红砖。

  等到盐场建成之后,这些砖窑就闲置下来,一些心思活跃的百姓看到了商机,出手盘下了这些砖窑,莺歌海出产的红砖成了琼州府的热销建筑材料。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建筑逾制,郑氏官府给出了明确的说明,红砖物美价廉,最适合百姓建房,使用红砖建房并不逾制。

  看完莺歌海后,夏国相已经对陈永华承诺的盐铁供应再无质疑,郑氏这样的生产规模,吴军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

  至于其他的商品生产并不在琼州府,夏国相没有必要再在琼州府逗留,由陈永华陪同着搭乘着一艘运输铁矿砂的福船前往承天府。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