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2章 千品莲花中_地气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说:“有你在身边就是不一样,这么长、这么险的路,我感觉总有一股力量在扶着我。”

  唐成做了个鬼脸说:“我抱着你走,岂不是更省事?不过山路还是自己攀登更有意思。”这倒是实话,每到山路崎岖险峻处,唐成总是不动声色的以神念悄然护持,这比抱着她走路还要费力,但如此运用神念倒也很舒适惬意,至少没有那种生死相搏的紧张与凶险。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阳历三月,香港那边气候已经很温暖了,但本溪这边供暖期还没过。山间草木微红与枯黄掩映,正在蛰伏中等待舒展,眼前的山色有些萧索,但元神却能感应到那万物期待生发的灵动。

  这时候,唐成念出了明代诗人徐文华的诗:

  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

  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间,

  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

  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入寰。

  这个时节没有见到山花烂漫,但树影婆娑也是斑洒满地,山风拂过万株古松确如浪涛之声,风小时如远处传来,风大时仿佛有千岩回响。

  在山中凉意飕飕,但是挽住唐成,夏碧莲却又一点都不觉得冷。偶尔走过有山泉的地方,能看见山中背阴处冰雪未融,而由于泉水温度高仍从泉眼处往外流淌,却在不远的地方结冰层层堆积,依山势形成小型的冰挂、冰沟、冰梯、冰坡等自然景观,这是在南方山野中见不到的奇景。

  他们没有走回头路,从东沟走到西沟,晚上就入住一家温泉疗养院,泡泡温泉解解乏,第三天继续到山野中游玩,夏碧莲非常开心,唐成也感叹真没有白来这一趟,或许早就该来了。

  他们在千朵莲花山游兴很浓,第四天去了南沟,也是千朵莲花山的主峰仙人台所在,相传是汉代辽阳刺史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遗迹,明朝初年峰顶被凿建成平台的形状,上面还刻有棋盘,这里又称观音台,有“五观”之说:观沧海、观日出、观莲花、观松风、观云飞。

  仙人台三面都是峭壁深崖,唯东面可以攀登,小的时候,夏碧莲经常和家人一起爬上去看日出,路非常艰险,但是到了仙人台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之感又让她觉得走这段路太值了!

  这时候,夏碧莲突然朗诵了一首诗:

  几度登临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

  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几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

  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这是清代一位高僧函可登临仙人台之后留下的诗。”夏碧莲说:“以前和我妈妈一起游仙人台,她总是念诵这首诗。”

  “这位和尚写出游仙诗来,难免有几分调侃之意,让人读了忍俊不禁,同时也能领略仙人台风光之美。”唐成想了想说:

  “只是让人感觉有几分奇怪,这和尚为什么不谈五观峰,反而调侃仙人台之名?”

  夏碧莲这一次登山,没有古人那么艰险,也比小时候轻松了许多。仙人台是千朵莲花山的主峰,风景区早就把路修好了。但是到了仙人台上,这两天游玩中一直嬉笑不停的夏碧莲这时候又是秀眉一蹙,扭脸对唐成说:“我们下去吧。”

  好不容易爬上来怎么又立即要回去?只见现在的仙人台被人为砌成水泥平台,岩石下还添了个佛龛,里面供了一尊新搬来的塑像,这塑像雕工与造形真的不是很精致,周边的栏杆上挂满了铜锁,还系着乱七八糟的红绳,好端端的仙人遗迹,变成了烟熏火燎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