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川大第一堂课_地气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唐成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觉得赵英教授讲授的这些所谓的“命”或“运”的含义太贴切了,他以前从来没有体会到。

  “所谓‘三气场’可以理解为环境以及环境的选择与创造,它不能脱离身处的世界,但可以自我造就、选择怎样去趋吉避凶。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抗争也有相互的和谐,非常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在一个大环境当中,创造一个小环境,主动去抗争、改变、融合,包括一个人的生前死后的选择和创造。

  《中国古代营造法式》这门课会涉及到很多传统地理气场学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不要只看到封建迷信时代的糟粕,也不能仅仅用现代环境学理论去理解,而要体会到其背后隐含的有价值的人文精神。

  它从历史遗迹中隐约散发出光毫,对现代的我们有怎样的启发?当代世界最热门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便是这里‘气场’二字广义的内涵之一。”

  “所谓‘四修阴德’,如果不谈转世轮回报应这一种宗教性的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是指一个人内在主体的‘自我’,如何与外界客体的‘非我’相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人如何与社会相处,人类如何与自然世界相处。由此可见,‘修阴德’与‘气场’之间本来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广义上讲,这是一个族群的自发选择,古代就有‘世德不修,世风必下’的说法。做为个人修养来说,它能达到的境界是‘如何与自我相处’。

  假如自己是另一个人,你如何与另一个自己相处?这比较微妙,有些同学可能不太明白,下课后可以回去想一想,有句俗话‘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又是什么意思?”

  “所谓‘五读书’,可以理解为文明积累的传承,它必须是人们主动去选择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幸运儿,我们继承了前人不知花了多少代价、耗费多长时间才积累下的无形财富。

  所以读书没有必要去嘲笑前人无知或迷信,如果那样的话,数千年后的人们还不知会怎样嘲笑今天的你我,但你我也在造就他们的时代,要时刻想到这一点。”

  赵瑛教授最后说:“读书两个字真正的含义,可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关于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讲了,同学们来到川大,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要自我判断,好了,大家现在打开课本!”

  同学们没有叽叽喳喳说话,纷纷忙着打开课本,只有唐成没有课本。他侧头扫了旁边桌子上的书本几眼,打算明天就去找地方买。赵瑛教授的第一堂课,以这么一段引子为开场白,不知其他同学感不感兴趣,反正唐成听的是津津有味。

  这是一门辅修课,一堂大课分两节,安排在周五下午的最后两节。等到课间休息之后再上第二节,唐成回头看了一眼教室,发现已经走了好几十人。这些都是逃课的,有的是想早点去食堂打饭,有的是和对象约好了过周末。

  课间休息的时候,赵瑛走下了讲台,径直来到唐成身边。唐成赶紧起身,恭恭敬敬的垂手而立,只听赵瑛和蔼地问:

  “小唐,原来你是川大的学生,历史系还是建筑系的?怎么逃课去太古里混,上课还不带课本?”

  唐成先是一愣,但马上就镇定下来了,实话实说:“我不是历史系也不是建筑系的,更不是川大学生,就是蹭课的,特意来听赵教授您讲的课。今天是第一次,所以没课本,回头就去买。”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