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九章 浅浅的海湾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于右任《望大陆》

  时候,乡愁是一枚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

  1987年对于两岸关系来讲,这是转折的一年,两岸的交流在这一年打开了一扇窗口。据这跟大陆广西电影制片厂去年的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有关。

  自从李思明在好莱坞拍了一部战争电影之后,国内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电影厂一投拍战争电影就想到李思明,可是李思明一律拒绝,根本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这部描写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的电影也不例外。通常都是他的秘书郑英洁以十分外交的辞令,一一婉拒,根本就不用李思明费神。

  不过李思明还是提供了一些技术的帮助,那些当初跟随他在美国拍片的香港人,被他派去免费充当烟火、爆破、道具等技术人员,使得这部本来就应该很不错的电影更加具有恢弘史诗般气势,不仅获得了“金鸡奖”的数项大奖,也获得了其中空缺多年的最佳编剧奖,还获得了一个由政府授予的特别奖——“抗战奖”。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李思明的那部美国大兵战争影片的一些影子——谁还敢模仿外国人?这可以看作是李思明对国产电影地贡献之一。麦克肯纳公司出品的《野战排》同样也可以看到其中的影子。

  但谁也不会想到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影片竟然对改变海峡两岸同胞地交往和沟通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进作用。1986年4月,《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了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在观看了之后。立即打电话给蒋经国:“我刚才看了**在香港上映的一个抗战影片,讲地是**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先总统(指蒋介石)的形象,跟他们以前地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地。”

  蒋经国听后,很是震惊。马上对谢忠侯:“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于是,谢忠侯就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不久后,宋美龄和蒋经国都很快地观看了影片《血战台儿庄》。并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并要调整一下两岸政策。

  其实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逐渐开放和交流已经是大势所趋。至于这部电影所起地作用,只能是一个契机而已。因为台湾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老兵,他们大多数是1949年赴台,有许多人是被抓了壮丁。福建省东山县铜钵村1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