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5章 大国国防-下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流和空军绝对会让沙俄知道工业碾压。

  而在西北地区,哪怕是昆仑、北庭、伊丽三省完全丢失,只要守住了酒泉,韦珣并不介意沙俄的军队在西北吃沙子喝西北方。

  至于临近北冰洋的北冥海(东西伯利亚海)、北海(白令海)、少海(鄂霍茨克海)漫长的边境线,在韦珣看来根本不用设防。

  别说是在一战这个军事打击武器极为常规的时代,即便是在21世纪,也根本不用设防。

  首先是安北、定北、宁北、平北、北海、少海六个名义上是省份,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几万人口,工业更是完全没有。

  交通?在这北方六省,别说公路铁路了,就连目前的简易小公路还是华夏为了确定占领和宣示主权驻军的六千骑兵。

  一没有必须要保卫的战略资源,二没有工业园区,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华夏巴不得敌人到这些省份钻山林。

  野兽、严寒以及令人绝望的补给线,哪怕是不懂军事的人也不愿意进攻这些地方。

  否则兵力少了根本没有威胁,兵力多了光补给就是天大的问题。

  甚至为了提高士兵为国戍边的积极性,华夏国防部特别为北方战区设定特别二等功。只要在北方六省戍边三年,在退伍之后不仅优先安排工作,还能获得特别二等功及等同于首都平均个人年收入的三年津贴。

  这可是和华夏的西北戈壁、高原戍边政策等同的条件,南洋各个小型岛屿戍边也比这些地方低了一个台阶。

  北方戍边极为苦寒,尤其是荒无人烟的地区,更是让人待上几个月就会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而北方的戍边部队缺乏补给,只能在夏季获得有限的物资。

  所以在北方六省,戍边的部队不是常规陆军,而是以雪橇、战马为代步工具的雪原特种部队。

  之前韦珣搞的军犬在这个时候就起了作用,雪橇犬几乎是每个战士配备三四支。

  因为北方真的太荒芜和苦寒了,没有军事威胁的战士们只需要每周在防区骑着战马(夏季、初秋)或者坐上雪橇(春秋冬)巡逻一番。

  养猎犬、牧马、狩猎基本上是戍边将士的日常。

  韦珣虽然没有去过北方六省,但他却从一张张照片上看到了将士的幸苦。

  那些照片上不是骑着战马背负枪支旁边跟着两支白色的纽芬兰白狼就是坐在雪橇上,几只白狼欢腾的在雪地中拖拽雪橇前行,亦或者士兵一手安抚着猎犬,一手笑吟吟的拿着猎物,或者是站在鹿或者野、狼的尸体前。

  不过他们除了在夏天可以舒坦一点之外,常年积雪的北方六省的戍边部队士兵无一不是因为寒冷让脸部干裂和起了红晕,甚至国防部还规定在初冬开始到初春将近四个月的时候,允许士兵不进行巡逻行动,避免他们被冻伤。

  有时候自然界就是那么奇特,北方的士兵冷得扛不住,西南和南洋的士兵哪怕是在冬天也对湿热的气候感到厌烦。

  北方冷死人,南洋热死人,这是华夏陆军的相互调侃。(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