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7章 警惕金融陷阱-完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员套取大量金钱的利器。

  另外一批则是华夏人经营的橡胶股票,不论是国营还是民营,他们在这次橡胶价格疯狂上涨的情况下,一直以比低于市场两先令的价格提供成品和半成品。

  根据时候统计,华夏南洋诸省及琼岛等可以生产橡胶的地区,共计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投资一千四百万英镑。

  这些英镑其中大部分用于橡胶种植和橡胶产业的加工。

  并且这些所谓的投资大部分都被高价出售,在股灾发生之后,韦珣全部抄底。

  目前橡胶价格是每磅四先令的价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韦珣下令在五先令的时候将所有对外出售的橡胶股份尽可能的收回。

  橡胶股灾幕后黑手之一的韦珣,借用情报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影响,这一次股灾不仅帮助南洋的橡胶行业发展获大量的资金,同时还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南洋诸省及琼州在一年多的事件就扩建了近三倍的橡胶园、橡胶的加工厂和运输以及道路、港口、船舶的建设获得投资将近一千六百万英镑。

  并且韦珣还从这次股灾之中获得了六百万英镑的利益,这还只是两成的利益,算是内阁酬功分润的。

  内阁因此获得了两千四百余万的英镑,可谓大大的发了一笔横财。

  虽然这些钱很快就被投入了基础建设和西北的工业建设之中,但也极大的缓解了财政压力。

  作为股灾的母后黑手,也是最大受益人,韦珣哪里会不警惕股票市场呢?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华夏,韦珣在橡胶股灾发生之后,当即以皇帝及国家最高领袖的名义发布圣旨,宣布暂时禁止股票市场开办。

  禁止在华夏国内开办股票市场,不论是民营还是私营,都本着避免国民被外国资本以经验和信息来收割韭菜的目的。

  良言难劝该死鬼,这句话对股票市场来说再合适不过。

  韦珣虽然不希望国民成为韭菜让血汗钱蒸发一空,但能做到的就是不断的以橡胶股灾的案例来告诫国民。

  像是英法两国在华夏的租界,如今已经成为股票公司的最佳开办地。

  就连橡胶股灾,也有不少人盲目的到租界中买股票希望发一笔横财。

  然而除了少部分人盈利之外,不少人已经家破人亡。

  股票市场原本是为公司获得充足资金以进行发展的集资行为,到了如今却成为资金博弈的手段,已经失去本质。

  好在目前华夏的民间集资开办公司多是好友乡亲合伙,对于股票市场的需求几乎可有可无。

  韦珣的计划是在华夏国内出现多个金融专家、股票专家,并且出书立专对股票做出解析之后才会重新放开股票市场。

  伦敦、巴黎、柏林、奥地利等基督世界大城市在橡胶股灾之后,数十个在德国学习过金融的留学生此时成为各个股票市场的办公人员。

  他们在平时依靠学识小额操作股票,一旦国内下达旨意,他们就会借助信息来获得大量的利益。

  而在橡胶股灾之后,韦珣打算布置另外一次股灾——硝石股灾。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