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财政预算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卡点偿还债务。

  为期三年的交通建设预算总金额为三十二亿华元,国库出的金额第一年五亿,第二年三亿,第三年两亿,剩下的二十二亿自然要发布国债的。

  两大计划就花了七亿,加上三亿华元的战争物资储备,公职干部工资两亿五千万,裁军退伍补助及部队维护加起来将近八亿(军费亿)。

  如此一来,财政收入就被分了个干干净净,而且这些还都是不可能削减的支出。

  剩下的教育部、工业补助、林业部、环保部、各个科研小组加起来,需要的预算资金达到了五亿六千万华元。

  其实工业补助、林业部、环保部、各个科研小组这些需求的资金不算多,总共也就一亿两千万,剩下的四亿两千万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开支的压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第一批初中生即将毕业,华夏各地的高中学校扩建和扩充师资力量也已经完成,教师和教育的经费都提升了不少。

  而接下来还要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大学人才的培养,加大留学生的规模。

  韦珣知道教育部要求的经费四亿两千万真的是不多,但华夏的财政收入就那么点,显然是不够的。

  二十亿出头是华夏的财政收入,但额外的收入还是有一些的。

  华夏皇室的产业在1911年缴纳了将近八千万华元的额外收入,台岛的财政也将归还给国家,南洋六省也将从投入发展转到收获,在叶尼塞河以东及西北获得的矿产、战利品也能折算不少。

  林林总总算下来,其实在1912年华夏内阁额外筹措六亿的经费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财政拨款提高容易,减少是极难的,除非是特别拨款,否则在国家发展的时候,极少有降低财政拨款的事情。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华夏需要为未来啥时候发生都不知道的世界大战储备战争经费。

  计划储备二十亿英镑的战争经费也只是计划,实际上能储存二十亿华元都是在做梦。所以韦珣已经开始忧虑华夏在开战之后的经济情况。

  即便是按照华夏财政部的估算,华夏在1912年年末的财政收入将会达到23亿,韦珣也知道华夏没有钱财。

  不论是长期投资的教育支出还是短期投入的工业支出,都是压在华夏财政上的重担,而且还都是半点不能打折扣的。

  如何赚钱就成为了韦珣最为上心的事情,甚至最近一段时间韦珣连准备年货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每天不论是吃饭还是走路,都在思索如何赚钱。

  其实华夏的财政收入比起满清已经是显著的提高,比起一亿多两靠着压榨民众财富获得的畸形财政高涨,华夏紧靠着发展工业就达到了两亿英镑的收入,让华夏的财政收入在短暂的低谷之后一跃翻了一倍。

  但韦珣的雄心壮志让华夏的财政一直都是紧缺。

  外西北在五年内是投入期,在第二个五年能基本维持自身的缓步发展,第三个五年才可能给华夏的财政带来一定的收入且并不会太高。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