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4章 亚尔斯克攻防战六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初步摆脱农奴的家伙的死活可就不被他们放在心上了。

  撤退就是替罪羊,家族蒙羞亲友受难,留在突出部,“顽强的抵抗”复兴军的反攻,最后因为友军作战不力不得不投降,这个结局是最好的。

  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三观有极大的不同,在无力获得胜利或者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投降不是一个耻辱且丢人的行为,因为他们在投降之前必然是竭尽全力的战斗。

  而在华夏,投降是耻辱,知耻后勇,一雪前耻的事情虽然有,但那也在少数。

  而且沙俄和华夏的仇恨越积越多,甚至于华夏的士兵投降到沙俄那边很有可能被当作敌人击杀,战俘待遇基本没有,给口饭吃限制自由都是基本的,愤怒的俄国人恨不得每一个阵亡的华夏士兵都变成军功呢,哪里会管什么战俘优待?

  可以说一次次教训证明华夏士兵投降就是死,还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负面的舆论,战死牺牲却是荣耀且可以给家庭带来实际好处的事情。

  华夏的军官也不断的和士兵宣传沙俄对待战俘的残暴,这也导致华夏的士兵在面临绝境的是皇后都会选择同归于尽或者殊死一搏,进一步加深了沙俄不优待俘虏的态度。

  这或许是一种蒙蔽士兵让其送死牺牲的欺骗,但在战斗中华夏士兵悍不畏死的形象也逐渐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特质。

  除了六个师因为有极深的关系和地位,从负责反攻总指挥官手中获得了一个名为撤退到西岸组织沿河阵线防备华夏可能的渡河行为或者是伤亡过大后撤休整的命令,实则是明哲保身避免威望受损,剩下的十几万人都猬集在突出部。

  沙俄撤退了六个师让陈可钰、范石生和马占山大感可惜,因为这是到手的功劳飞走了。

  全歼突出部的俄军他们不敢想,因为在俄军的身后是三座浮桥和正在修建的两座,共计五座浮桥,俄军完全可以交替掩护撤退到西岸。

  现在华夏的攻击除了第一天极为凶猛之外,都是炮兵洗地,然后步步蚕食,为的就是希望借用突出部的阵地诱惑俄军留守。

  一旦他们三人将突出部的俄军重创甚至消灭几个师,他们在华夏军中的地位就会明显的提高。

  虽然吴佩孚陆续调集了五个师和全部的重炮部队协助进攻,但这一次作战计划他们作为制定者,佯装败退的阴谋到步步蚕食的阳谋,他们极好的表现了自身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

  因为特殊的地形,沙俄到达东岸的大军不败而败,如果面对历史上缺乏炮兵火力的华夏军队,他们还有一战之力。

  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拥有世界上排行前四(美、德、英、法/中)的炮兵火力,营连级作战辅助火力武器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退则第一次反攻失败,不退就是炮兵的靶子。

  甚至于为了避免沙俄觉察不妙退得太快,炮兵部队的炮击烈度都下降了七成。

  尽可能多的给反攻的俄军制造伤亡,给自己的军衔加重分量,这是吴佩孚等高级将领的想法,自然不会将俄军“吓”退到西岸。

  突出部的阵地对于沙俄来说极为重要,保住这里的利益和风险都是巨大的。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