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8章唐顺发言_鉴宝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据史实考证,龙泉窑创烧时间,应在五代之前。只是,那时候刚刚建窑,而并未扬名。因此,断断续续,作品不多。”

  “之所以后有争议觉得它是从北宋创烧的,主要是龙泉窑的发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崭露头角,从而广为人知。”

  “另外……”

  唐顺话锋再次转换,淡然道:“龙泉窑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跟当时的天下局势息息相关。”

  “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

  “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

  “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

  “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这才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唐顺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显得从容不迫。

  “另一方面,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商业、贸易的发展。北宋时,官方就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粤城、明州、杭城、泉州设立了‘市舶司’,直接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南宋政府更把海外贸易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

  “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

  “据史料描述,当时‘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瓷器内销运往临安,外销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说到这里,唐顺看了一眼计时器,发现时间仍有富余,他才继续不疾不徐的讲述:“据史记载,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分别是‘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

  “黑胎厚釉青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迄今只在龙泉大窑、溪口两地近十处窑址中发现这类瓷器。而且都是与白胎青瓷同窑同烧的。”

  “其中溪口瓦窑垟窑以生产黑胎厚釉青瓷为主,其他瓷窑以烧白胎厚釉青瓷为主,兼烧一部分黑胎青瓷。”

  “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

  “这些在龙泉窑青瓷的内部发展脉络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尤其裹足满釉支烧的工艺对于龙泉窑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工艺风格上的骤变显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预。”

  唐顺神色从容,讲得十分详尽:“至今高科技测试也表明,龙泉窑的黑胎、开纹片青瓷、造型、纹片,以及化学组成和郊坛下官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另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略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

  “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

  “并且这两大系列瓷器还出现了一批仿南宋官窑器的器形,官窑器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仿造的,仿官窑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诠释为‘仿制’。”

  “另外考古发掘也证明,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

  “至今大窑龙泉窑遗址还保留着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窑址,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种种关于南宋时的故事。”

  “从这一切,都大致能够佐证,当时的龙泉窑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