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三松笔筒_鉴宝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鉴赏这个东西,还需要问来历吗?”中年男人讶异了下。

  仅凭这句话,基本可以断定对方不是懂行的圈内人。

  唐顺洒然一笑:“习惯而已,大叔不说也没关系。”

  古玩这行,来历不明的东西,正规店面是轻易不上手的。

  那可是非法倒卖文物的行为,是要坐牢的。

  所以,许多店面收售古玩,都会询问东西从哪儿来的。

  倒是不需要具体说个来历,但懂行的都明白这话的意义。

  来历不明的不收,这是买家表露的个态度。

  所以,许多人出手的时候,普遍都说是祖传的。

  这表示传承有序,不怕人查。

  笑了笑之后,唐顺把玩着笔筒讲述道:“这只笔筒包浆圆润,色泽明亮,明眼看都知道是经常盘摸把玩的,想来必然是传承有序的。”

  张老板在旁边赞同的点头,这个他也是看出来了的。

  中年男人微微讶异了下,看着唐顺道:“小兄弟的意思,这只笔筒属于古宝了哟?”

  “不出意外,应该是。”唐顺颔首肯定。

  “小兄弟能说说它的来历吗?”中年男人蹙着眉头,认真询问。

  “可以!”

  唐顺颔首,别人既然是请来鉴赏的,作为规矩,是有必要讲述清楚的。

  毕竟,按照规矩,鉴赏也是需要付鉴定费的。

  人家交了钱,店家便有义务替人家解释清楚。

  唐顺拿起笔筒,将底部翻过来,示意给中年男人查看。

  在对方打量底部时,唐顺介绍道:“大叔看到这个印章了吗?这个印章的字,就是制作这只笔筒的主人的名讳。”

  “噢?”

  中年男人睁大了眼睛,细细端详了一眼,道:“还请小兄弟讲个明白。”

  唐顺也不含糊,解释道:“这两个字,名‘三松’。乃是明代竹刻家朱稚征的雅号。”

  “明朝正德年间,出现过著名的竹刻家朱鹤、朱缨、朱稚征。他们是一门三代相传,世称‘三朱’。”

  “三朱之中,朱鹤号松邻,其子朱缨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则号三松。三朱的特色竹刻,就是以书画入竹刻,以刀代笔,独创高浮雕等深刻的技法。”

  中年男人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频频点头。

  唐顺说完,他还沉浸其中。

  张老板这时候在旁边开口:“唐兄弟,三朱竹刻盛名在外,但是,清朝乾隆年间,竹刻鼎盛,时有不少名家仿他们的作品惟妙惟肖啊。”

  这话看似在提醒唐顺,实际是在询问唐顺笃定竹筒出自三朱的证据。

  唐顺闻言,瞬间意会了张老板的话外弦音。

  他当即捧着笔筒,示意给张老板和中年男人看,然后讲述道:“这只笔筒包浆厚重,没有几百年光景,是形成不来的。并且,三朱竹刻世代相传,至朱稚征时,已经达到巅峰极致,后世效法,是很难出现这样高水平的仿作的。”

  张老板了然点头,对面的中年男人也是恍然大悟。

  放下茶杯,中年男人便是看着唐顺问道:“那……小兄弟觉得,这只笔筒,值多少钱?”

  “这个嘛……”

  唐顺沉吟了下,道:“三朱竹刻作品,存世量极少。目前市场也缺乏流动,无法明确估价。但参照其他名家的同类作品,大致可以估计,三朱的作品,少说也得几十万。如果上拍的话,差不多得百万起步。”

  “这么高?”

  中年男人大吃一惊,诧异失声。

  【作者题外话】:看完更新请记得评论留言好吗?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在阅读~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