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8章珐琅彩的特征_鉴宝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属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画珐琅等,都统称为珐琅器。严格意义上而言,并不算是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珐琅彩瓷,是指瓷器为胎的珐琅器。这点常识,还请大家能够谨记下来,不要混淆。”

  唐顺着重介绍,向学生们肃然告诫了常识。

  这点常识,许多人都很容易混淆。

  错将所有珐琅器,都称作为珐琅彩。

  扫了一眼所有学生,看着他们都津津有味的认真聆听,唐顺才继续讲道:“珐琅彩绘的制作技法,其发展的时间,是具备着很长远的历史的。”

  “其起源的时间点,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中期。其发源地,且在欧洲。”

  “那个时候的珐琅彩绘,主要以铜胎画珐琅为主。后在东西方交易频繁,清朝康熙大帝平定宝湾,这种画珐琅的珐琅彩绘技术流入中国。”

  “经过多年的专研学习,和反复尝试,最终逐渐发展出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

  说到这里,唐顺再次肃然,着重强调起来:“大家记下,珐琅彩绘的发展历史,虽然悠久流长。但是,珐琅彩瓷的发展历史,却是很短暂的。”

  “自康熙时代烧制成功以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至乾隆后期,粉彩瓷的兴起,而导致珐琅彩瓷的没落。”

  “虽然珐琅彩瓷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仅有短短百年。但在这期间,珐琅彩瓷的工艺,却是十分昌盛的。”

  “其中,尤以雍正时期的工艺,最为出众,堪称巅峰。”

  唐顺徐徐讲述,略作停顿,才继续讲道:“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

  “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因此,流传下来的珐琅彩,普遍都十分完善优美,极具观赏性。”

  “且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以见到这类珍品,因此珐琅彩的收藏价值,素来极高。”

  “这些有关珐琅彩的历史要点,大家记一下。接下来,我仅简单的讲述一下,珐琅彩的鉴定特征。”

  说到这里,唐顺淡淡一笑,扫了一眼学生们。

  随即清了清嗓子,肃然讲道:“鉴定珐琅彩,大家首先记下,以下几个特征。只要将这个有关珐琅彩的特征牢记下来,那么鉴定珐琅彩的真伪,就会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第一、看瓷胎。珐琅彩的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

  “第二、看造型。珐琅彩的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其器物造型,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

  “第三、看底轴。珐琅彩的底釉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第四、看珐琅彩的颜色。珐琅彩的颜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是粉彩型偶合色。”

  “其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第五、看色料特点。珐琅彩的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如果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大家以后如果遇到,记得多留意……”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银票都投过来啊~不然码字毫无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