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空烘干3小时,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花费8-12小时,共计48小时左右。

  不过,虽然材料是拿到手了,但还效率数据还没有做全,只有一个初步摸索的结果。

  其中,L6-Cl和非Y系列受体IDIC-4F材料结合,最高效率%,已经超过了原先的H4:IDIC-4F的体系。

  学妹并没有来得及将L6-Cl等给体材料与Y系列受体结合,制备器件。

  因为在现实中做器件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可能像许秋那样,直接开挂,批量化把所有体系都同步摸索一遍。

  所以研究者在模仿其他人的时候,通常会优先找结构类似的体系进行尝试,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讲求一个循序渐进。

  不然,没有参照的话,最终效率不管是涨了还是跌了,都不好解释。

  另外,博后学姐这两周来,基本上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帮许秋合成新的系列材料上了。

  毕竟,她之前近似的从许秋这边“白嫖”了两篇高档次文章,肯定是要还的,代价就是帮忙干活。

  最终,博后学姐开发出来了包括Y11-Y20等在内的一系列Y系列受体材料,一共有十数种,每种差不多有50-100毫克的产量。

  和学妹类似,博后学姐也只进行了初步的器件性能摸索。

  不过,拿到手的结果却让她惊了个呆。

  性能最佳的H4:Y18体系,效率居然有%!

  H4:Y20体系的性能次之,效率也有%!

  之所以性能最佳的是Y18,而非许秋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Y20,可能主要是因为博后学姐的重复性实验不足,数据波动性比较大。

  当时,邬胜男看到热腾腾刚出炉的%数据,暗自庆幸,还好自己之前14%的体系没有贪《自然》大子刊,不然估计得埋在自己的手里。

  看现在这个情况,二元单结体系,有接近17%的效率,一篇《自然》大子刊肯定是没跑了,甚至还有一定的几率,能够再次冲击一篇CNS。

  邬胜男不禁感慨,许秋上篇《科学》投出去也没过多久吧,现在居然就又有一个新的体系能够达到CNS的门槛。

  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去优化呢?

  为什么我想到的优化就是“反向优化”?

  博后学姐陷入了短暂的自我怀疑,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因为按照她对许秋的了解,肯定不会亏待自己的,有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许秋吃肉,她喝口汤,多混几篇AM之类的文章,也可以满足了。

  凭本事蹭到的文章,不寒碜。

  其实,魏兴思之前在收到许秋实验想法的时候,得知许秋打算一次性合成十数种Y系列受体材料,也是有所疑虑的,担心一下子同时开展这么多实验,会不会“步子太大,扯到蛋”。

  毕竟,科研这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