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9 《自然·能源》文章,尘埃落定(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的体系,效率可以达到%,而PTFB-P:ITIC2体系的效率仅为%。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严虎他们进行了光源GIWAXS,DFT模拟等分析手段。

  和徐正宏那篇NC文章有些类似,严虎他们认为也是分子构型方面的原因。

  PTFB-O稳定的构型中,两个带有侧链的噻吩单元上的侧链位于同一侧,也就是形成类似于一个“U”型的结构,这种分子结构的规整程度不高,材料的结晶性因此受到了抑制。

  PTFB-P稳定的构型中,两个带有侧链的噻吩单元上的侧链位于不同侧,最终形成类似于一个“一”字型的结构,这种分子结构的规整程度很高,材料的结晶性与PCE11相当,属于高结晶性给体材料。

  他们整体的故事线,大致是分子结构的细微调整,改变了分子构型,进而改变材料结晶程度,对给受体共混形貌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器件性能上的差异。

  严虎的这个结论在ITIC系列,乃至IDTBR系列非富勒烯受体中,还是有一定的泛用性的,即这些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更加偏爱结晶性稍差的给体材料。

  包括之前学姐的IEICO体系,选择便是传统的PCE10;

  徐正宏的IDTBR体系,同时用了PCE10和PCE11,也是前者的性能更好一些。

  除了马薇薇、徐正宏、严虎的三篇文章外,其他的工作,就没有太值得注意的了,许秋看了以后收获都不大。

  现在很多课题组也开始基于ICIN端基,合成类IT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性能好的,新意高的,或是故事讲得好听的,文章发的就好一些,反之,文章就差一些。

  考虑到当下ITIC的热度,许秋便到wos网站查看了一下自己那篇ITIC的AM文章,发现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的标识依然存在。

  而且现在的实时引用次数已经超过了100次,达到了惊人的117次。

  扣除掉自己课题组自引的20多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文章他引数量已经接近100次了,还是非常强的。

  这篇工作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成为千次引用级别的文章,不过估计要等几年,毕竟有机光伏领域的盘子有些小,热度不算高。

  要是放在石墨烯之类的热门领域,取得与“开发出ITIC材料”相当的学术成果,估计过不了两年就能达到千次引用。

  其实,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许秋转行到锂电之类的应用型领域,或者石墨烯这种热门的科研领域,是比有机光伏更有“钱途”或是前途的。

  不过,他还是选择暂时坚持有机光伏领域。

  一方面,他毕竟还是学生,转领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另一方面,他在有机光伏领域有着大量的积累,现在已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