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 谁让我们是多年的兄弟呢,我吃点亏也无妨(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就是了,性价比不高。”

  魏兴思“嗯”了一声,点点头说道:“就是图个新鲜,难怪龚远江那家伙一直劝我不要来。”

  两人解决了早餐后,再次打车返回开南大学,龚远江派出曹南将魏兴思和许秋接到他的办公楼。

  龚远江是开南大学化学系的教授,此外他还在津城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挂了名,头衔有不少。

  这也很正常,像这种“长江”级别的高校教授,已经接近学术圈的天花板了,去哪里都是香饽饽,在一些机构随便挂个名,啥都不用干,每个月都可以领上万的工资,当然,拿了别人的钱,如果出了事的话,也要担连带责任,也因此他们通常都比较爱惜羽毛,只会在国企或者国有机构挂名。

  龚远江本来是搞有机合成出身的,后来发现材料比较好发文章,才转行过去的。

  其实,现在化学、材料、高分子基本不分家,干的事情都差不了太多,大体上都是在往搞材料的方向发展,毕竟材料可以应用嘛。

  为什么一定要有应用呢,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术圈的大背景,相较于几百年前科学萌芽时代,对未知领域拓展的速度已经变的非常缓慢,换言之,能探索到的东西基本已经探索到了,想找到全新的东西非常困难。

  如果是纯粹做化学,合成出几种分子,这些分子大概率不是全新的分子,而是根据现有的结构加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分子结构,没有应用的话,就无法相互比较,也很难界定工作的价值,可能会有各种争端,比如:“我的工作和他的差不多,而且该有的测试表征一项不缺,凭啥他能发JACS,我就只能发一篇SCI三区RSCAdv.?”

  如果有应用的话,就像有机光伏领域,存在光电转化效率这样的硬性指标,谁的材料好一些,谁的差一些,效率高低比较一下便一目了然,争端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是,我们的工作是差不多,但我的材料效率有10%,你的材料只有1%,1%的效率,发三区都是人家期刊公司看的上你好伐。”

  曹南将魏兴思和许秋他们引入龚远江的办公室内,便起身告退。

  许秋打量着办公室内部,倒是和魏老师的差不多大,布局也很相似,有书柜、办公桌、电脑、沙发、茶几这些,不过没有鱼缸,也没有投影仪。高校对老师们办公室大小通常也是有要求的,像魔都综合大学,许秋了解到的情况是教授办公室在20平米左右,副教授则在10平米左右。

  许秋在沙发上坐下,魏兴思则和龚远江聊了起来。

  魏兴思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小的铁皮罐子出来,说道:“这是我之前路过杭城买的茶叶,这次特意给你带了一罐过来。”

  龚远江笑着接了过来:“兴思啊,和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