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二章:京师密探(续)_我爸爸是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各地士绅,再到各种商户。

  这些绣衣卫都暗中查了个遍。

  或派人偷听,或听闲言碎语,或在官府中查案底。

  将各地士绅所有多少土地,多少佃户,人口几何,有无犯罪诸事,都查得很清楚。

  查清楚之后,在把这些信息,安置在各地绣衣卫的据点内。

  以后汉海王国的军队进入后,这些便是依据。

  而这时的京师城内,来自各地的考生也已陆续赶到。

  准备起九月中旬的科考殿试。

  在酒肆中,在茶社内,四处可见谈天说地的考生们。

  他们吟诗作对,高谈阔论,一幅忧国忧民之感。

  在这之中也有几位神色凝重,形态异样的学子。

  迎合着周围的人和事,尽量融入这些学子当中。

  在其中一个茶社中。

  “继昭兄,原来在此啊”

  一位名叫刘拓,来自福建福州的考生在茶社中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后,上前拜道。

  “原来是文生兄,来坐下一起品茶如何”

  浙江绍兴人陈哲站起向刘拓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刘拓则笑着对陈哲一拜。

  “多谢继昭兄美意,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拓陈哲也是在路上相遇的,二人都出生寒门,并非士绅,秀才,商户出生,家境贫寒,也算有些共同语言,之后二人便结伴同行,一起来到京师赶考。

  二人坐下后,陈哲向刘拓问着。

  “文生兄如今在哪投宿啊”

  刘拓喝了口茶,笑道。

  “不瞒继昭兄,在下囊中羞涩,只能在南外郭城,福天客栈投宿,虽然远了点,但多走几步也无妨”

  刘拓摸了摸头,对陈哲笑了笑。

  “如此也好,而且距离远一点,还清净许多,可以多学一些,对了考试的书籍文生兄还有吗,没有我这有,我们就如来京路上一样一起研读如何”

  陈哲见此,也笑了笑。

  “好啊,我这正好新得了一本易经和诗经,你我一起研读如何”

  陈哲笑道。

  “如此,多谢了”

  刘拓听后大喜。

  受限于家庭,刘拓没办法买齐所有书籍。

  能和陈哲一起,各取所需,一起研读复习更好。

  按原先的考试来看,明朝的科举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和五经义四道。

  第二场考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第三场考经史策五道。

  而考试题目和答题主旨主要出自四书和五经之中。

  格式以八股为准。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整个科举制度,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第一级的童试,每三年由提学官,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也就是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也是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第二级乡试,每三年在各省会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为举人。

  第三级会试,每三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

  第四级殿试是会试中试者,天子亲自在朝廷策试,又称廷试。

  殿试中榜者称为进士。

  殿试分一、二、三甲发榜以为名第之次,

  一甲仅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如今明朝举办的便是第三级的会试。

  会试中者,便会参加进士,如果能进士及第或者进士出身,也就是位列头甲和二甲的人,大多都会进入翰林院,授以庶吉士。

  未来便会平步青云。

  要是位列三甲,一般都会派往各地为府县一级官员。

  所以很多人都会挤破头进入头甲和二甲。

  只要位列二甲以上,以后最少一个五品官是少不了的了。

  甚至进入内阁,位列一品都不是梦。

  当然大明对于读书人的优待好的没话说,就如举人进京赶考,路费都是大明报销的,自己只需要负担极少一部分就可以了。

  而且只要考上秀才,一身都会有保障。

  “挨,你们听说了吗,陛下已经下旨,要驱逐南国商旅”

  这时茶社内另一桌人高声议论着。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