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八章:开发矿产_我爸爸是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昆仑奴和马穆鲁克的奴隶,部民负责挖掘。

  移民完成后,兵役营各部开始对北和省,汉东省和邛海省矿产进行探查。

  这之中除去金,银,铜,铁四种资源外,还有邛海省的煤炭,特别是石灰石成了兵役营探查的重点资源。

  兵役营完成探查后,安国军便出动将矿山封存起来,开始从倭奴国人中找人开始挖矿。

  当然如今开挖的矿山以北和省与邛海省为主,汉东省主要的任务还是以与倭奴国通商,作为往返南北的基地。

  如今整个江户湾都已为汉海王国所有。

  刘守义便专门命人将江户湾改为东宁湾,并对汉东市各河流,河川进行改名,全部改成汉名。

  当然邛海省和北和省内的海湾,海岛,海峡,高山,河流,河川,湖泊也都全部改为汉名,尽罢倭奴国地名。

  这基本成了刘守义与汉海王国的习惯。

  每占领一地,都会对各地地名进行更改。

  如此从根本上消除原有国家文化的影响。

  这也得益于这个时代真正读书,学知识的人很少。

  各国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读书,不识字的。

  所以更改名字,在教授这些百姓,同时在把那些掌握了知识,但又不顺从的人要么杀之,要么送去挖矿,修路当苦力去。

  加上以阅文馆为代表一批图书馆建立又焚毁了除去农学,医学,科学以外的全部书籍著作。

  而这些也被选择性的吸纳入了汉学中。

  对汉学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焚烧。

  如此数十年后,还会有何人记得。

  建威十七年十二月,六万倭奴国人被送到各地矿山中,在兵役营和安国军的监督下,开始了对矿山的初步开挖。

  而三省中,道路,桥梁,码头,水渠,开荒,种地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第二师,第四师和第六师也都分别驻扎三省,以防不测。

  骑兵第一师则返回了台湾的驻地。

  如今汉海王国已经拥有了两个直辖市,十六个省和二十六个海外都护府。

  遍及南洋,西海,西洋,北海,东洋,东洲,西洲,汉安洋,汉东洋等地。

  人口四千四百八十八万多人。

  真可谓是当世大国。

  而东洲,西洲的据点建立完毕后,各地兵役营,安国军便会组织人力开始考察,开挖各地矿产,修建连通各地据点的道路,当然还有那条位于中盛都护府的运河。

  如今连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已经开工两年时间,三百万劳力日夜轮班开挖。

  预计再有个三五年,运河便会挖通。

  永通渠,采用中间向两边挖的方式,长约四百里,宽度也有两百米,深度最深处有四十米的深度,最浅处也有二十五米。

  如此足可保证两艏大船并排而走。

  由中间向外挖,一直挖掘到红海和地中海的出口。

  之后再挖通两海,使海水进入运河之中便可。

  至于运河的流向,据兵役营中的勘探老手判定,运河会从地中海流向红海。

  因为红海的盐度更高。

  如此一条运河便算完成。

  而有了这条运河,足可保证汉海王国的商品会源源不断的运到欧洲贩卖。

  而欧洲的商品也可以通过这条运河,运往东方。

  如此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必然大受打击。

  欧洲的船队还会不会到达西洲南部的西拓角都是问题。

  这也是刘守义要下大力气修建这条永通渠的原因。

  如果说中盛地区的运河主要是方便了汉海王国自己。

  那么永通渠不仅连通了汉海王国和欧洲各国,也从根本上打击了欧洲大航海的势头。

  有了这条运河,谁还会冒险去面对死亡的禁区呢。

  毕竟在这个时代,航海是一件极为危险之事。

  后世看着哥伦布,麦哲伦这么风光,可是确不知道这背后又有多少人葬身大海之中。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如汉海王国这般的外挂加持。

  但是即便如此,汉海王国这些年也因为航海死亡了数万人之多。

  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刘守义所能做的只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尽量避免损失而已。

  ……

  ……

  ……

  建威十八年,大明天顺六年二月。

  汉海王国与倭奴国之间的战事辗转传入了大明之中。

  朱祁镇看着手中的情报,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当中。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