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章 地图修铁路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期。

  等到明王朝后期,尤其是东掳人崛起后,山东又悲催了……一边是各种义军,叛军施虐,一边是东掳时不时绕道蒙古入关劫掠。

  以至于让山东和北直隶的其他地方一样,顿时成为了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然,最后几年里也有楚王朝和明王朝争霸的战争缘故。

  当年双方大军围绕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打仗,从江北打到天津乃至打到幽州,山东当地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双方当时在山东各地也是打的非常激烈的。

  战争导致大量青壮死伤,大量农田荒废。

  也不仅仅山东才这样,实际上当时的长江以北的诸多省份情况都不咋地,很多地方都是饥民贬低,义军或叛军漫山遍野都是。

  楚军当年北伐所面临的最大压力,都不是明王朝的军队或东掳的干涉之类的军事压力,而是北上的数十万大军无法在当地获得足够的粮食。

  在当地无法获得粮食的话,那么就只能千里迢迢从南方省份组织粮食北运了。

  除了数十万人的军人以及文官,税务巡警等北上人员的口粮外,还需要一部分粮食用来赈济那些饥肠辘辘的饥民。

  这所需要的粮食可是个天文数字,当年的大楚帝国可是动用了举国之力,才凑集到了海量粮食,并源源不断的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其他河运网络乃至陆地运输,把海量的粮食运往北方。

  这才有了军事上的北伐胜利,并且后续能够在当地顺利建设统治机构,继而大规模剿匪平定地方的结果。

  所以当年的所谓北伐,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南粮北运,如何赈济北方数省的饥民,并组织他们恢复农业生产自救。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控制了山东地区后,设立山东行省,巡抚驻地为济南,随后和其他几个北方省份一样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恢复农耕等工作。

  在北方耕耘了好几年后,这才让北方数省缓过气来。

  缓过气来的北方数省,这才开始跟上南方数省的步伐,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已经比南方数省迟了好多年了。

  一步差就步步差,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缺乏早期工业发展时期里的河运和海运渠道,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就让一些内陆地区发展困难。

  远不如沿海城市发展的快速!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沿海地区的经济普遍高过内陆地区,同时南方沿海高过北方沿海的缘故。

  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并没有在明末时期里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早早就被大楚帝国收入囊中,然后得以快速发展工商业,陆续围绕着资源地、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起来了大冶工业区(汉天府)、当涂工业区(应天府)、苏松工业区(江南行省)、广州工业区(广东行省)这四个大型工业基地。

  然后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