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九章 废州设府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往的省-府/省隶州-县/府隶州(府隶州下属还有若干县)-镇-村这种比较复杂的地方行政机构。

  变成了省-府-县-镇-村,一共有五级行政机构,一级扣一级,简单明了。

  不像是以前那样,说个知州的话,你都不知道人家是从四品省隶州的知州,还是正五品的府隶州的知州。

  同时为了解决地方上正五品官员因为府隶州、省隶州大量消失而出现的升迁渠道被打断的问题,同时也因为大楚帝国的地方机构其事务对比前朝要更多,更详细,大楚帝国还在府一级衙门里增设若干名正五品推官呢。歂

  至于省隶州的从四品知州,这个品级同时也是各府同知的品级,还是省巡抚衙门各厅副厅长的品级,所以倒不会有晋升渠道被打断的问题。

  到了现在,大楚帝国在地上的官员,覆盖了从二品以下所有品级,从上到下,有从二品巡抚、正三品布政使、按察使、从三品参政。

  正四品各厅厅长、府知府。

  从四品的各厅副厅长、各府同知、通判

  正五品有省厅下属各处处长、各府推官。

  从五品有各处副处长,各府处长,各县知县。

  没错,如今在大楚帝国里,知县的品级乃是从五品,比开国时期的正六品进一步提升。歂

  大楚帝国一向来都非常注重基层官员的权威,开国之处就把知县的品级定位正六品,比传统的正七品直接提高了两级。

  而在后续的持续的改革中,大楚帝国吏务部方面认为,对于大部分县而已,正六品的知县,其品级还是低了,因为这个品级比各府各处的从五品处长品级还要低……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

  为此在承顺十几年的时候,就陆续给部分大县,上等县的知县提升品级,后来范围扩大到中等县,再到下等县。

  承顺二十八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各地知县品级的全面调整,如今大楚帝国里的所有的知县,除了少数加衔各府推官,挂职正五品外,其他的知县均为从五品。

  从五品之下是正六品,这个品级是府各处副处长,各县县丞、主簿的品级。

  从六品,则是各县多名典吏的品级。

  正七品,乃是各镇知镇的品级,各县各处处长的品级。歂

  从七品,县各处副处长,协镇,会镇的品级。

  再往下,那就是正八品这种属于最基层的级别了,县处下属各科科长们,镇各科科长们就是这个级别

  从八品,这是县各科副科长,镇各科副科长的品级。

  再往下的正九品和从九品,不设领导职务,都是属于普通科员们的品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普通科员们,不管是基层还是京畿,都会出现高品级的科员,通常来说,非主官职务的科员品级,最高可以达到正四品。

  这种高级别科员,一般出现在高品级主管官员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