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9章 官难当_商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npxswz各种乡村都市诱惑野驴屯的事态那晚虽然得以平息,但根本问题仍没解决,弄不好,彪爷他们还要闹。

  一想这事,杨正洪的心情就不能不沉重,随着整个流域的缺水,农民的生存状况,越来越让人揪心。这些年市里和县里,虽是联合想了不少办法,也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但都是治病不治根,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儿,而且往往政策缺乏连贯性,加上执行当中县乡村三级都要打折扣,就把隐患给留下了,地雷也给埋下了,等矛盾激化,问题变得尖锐时,再想彻底解决,就真是太难了。

  野驴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村位于黄紫河流域的最下游,算是流域的收尾处,以前这儿基本算是荒地,只住着几户人家,后来别处的荒开完了,沙乡人便将目光瞄上了大冲冈,陆陆续续,就搬来上千口人。

  黄紫县这样的情况很多,村民自动搬迁属于常事。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黄紫县自古以来就干旱缺水,风沙大得能吞没人,加上又不停地闹灾荒,更是让这儿的人无法安生。

  远的不说,单是民国年间,这儿就发生过不下三场大的灾荒,沙乡人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等灾荒过去,又终因舍不下这片土地,陆陆续续回来了。此时家园已不在,法辨认,只能随便找个人少地广的地儿重新安家。

  另外,沙漠辽阔,土地丰富,这也给农民们提供了迁居的可能。小农经济作业模式下,村民们往往是看上哪儿往哪儿搬。先搬来几户人,凑些钱,打一眼井,尝试着种庄稼,一看庄稼能种活。能养住人,兴头就来了,还呼亲唤友的,慢慢往这里引人,人一多,村子自然就形成了。

  杨正洪刚到乌紫的时候,野驴屯还不足二百人,也就三五十户人家,算是在风沙线上给风沙放哨的。这才几年工夫,人口猛增到两千多。户数也翻了几番。为啥?

  大冲冈的土地肥,地下水位又相对高,打井容易,三五户人家就能打一眼井,土地也可以由着性子开垦,开到哪儿算哪儿。对农民来说,这就是天堂,就是乐园。虽说开荒打井是苦里面最重的苦,可不苦能有甜吗?不苦。不苦你当农民做什么?

  沙漠真是个驴脾气,也是个狼性子。前些年水还旺旺的,只要把钻头钻下去,就能找见水,只要把井柱下进去,就能打成一眼井。这两年,不一样了。先是水深了,打井成本越来越高,接着,出现干井、死井。熬工熬力,费半天劲。井柱下进去,竟是干地,没水,顶多挖出几车湿一丝安慰。一没了水。这沙窝窝里活人就难了。

  年初,县乡打算将沙窝窝里这两千多口人搬走。搬回原来的村子去,加上省上提出让黄紫县关井压田。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