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我毕生的追求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儿,朱元璋才说道:“百姓更看重民安,只有国泰才能民安,所以他们才祈求国泰。”

  “如果没有国他们也能安,也就无所谓忠诚,是不是如此?”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每逢乱世,百姓都会自发的往安全的地方迁徙。”

  “即便这个地方是异族建立的国家,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

  “甚至他们会用自己的力量,来武装那个国家,用来攻打中原王朝。”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陛下方才所说的。”

  “所以我才会一直强调‘华夏’这个概念,就是要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后裔。”

  “当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概念,就会生出族群认同感。”

  “以后再遇到异族入侵,他们才会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族群。”

  朱元璋露出深思之色,以前他以为陈景恪强调华夏概念,是为了大明的正统性。

  现在看来,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果然,这个人从来都是走一步看十步。

  当伱以为看透他的计划,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

  朱标想的则是另外一层东西:“所以,朝廷和百姓的追求是有所不同的,是吗?”

  陈景恪颔首道:“准确的说,是帝王将相的追求和普通百姓不同。”

  “百姓对盛世的要求只有吃饱穿暖,而帝王将相心目中的盛世,从来就是个人的文治武功。”

  这话有点赤裸裸的打脸了。

  不过在场的祖孙三人都没有生气,反而认真的倾听。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民安。”

  “比如汉武帝,他打匈奴是因为受不了这个屈辱,还是为了保护百姓?”

  “当然,也有可能是两则兼有。”

  “但以汉武帝的操作来看,定然是前者居多。”

  祖孙三人皆点头不已,看看史书上对汉武帝晚期的描写就知道了。

  完全是一副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亡国之相。

  打匈奴没错,帝王将相获得了文治武功,百姓得到了安宁,算是多赢的局面。

  但后期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就有大问题了。

  “能在追求文治武功的同时兼顾民安的,就是大家赞颂的明君了,比如唐太宗。”

  “他平均五年发动一次大型战役,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得到休息,让民间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生产。”

  “他这么做真的是出于爱民之心吗?我不知道。”

  “但从他那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什么端倪?

  从乱世走出来的他,知道百姓过不好会造反。

  所以才会与民修养生息。

  “可他是怎么想的不重要,正所谓论迹不论心,我们只需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他确实做到了兼顾国泰和民安,所以才会被世人赞颂。”

  “所以,在我看来,盛世就是国泰和民安达成平衡。”

  祖孙三人不禁点头,君王实现文治武功的追求,百姓获得安宁,确实可以称之为盛世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一直在想办法打压儒家,但并不是因为我反对它。”

  “恰恰相反,我很支持儒家成为显学。”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提出了大同世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而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