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 什么叫货币(评论区那几个说钱,好_朕的大明朕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等记得。”

  这次,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那玩意儿,没见过也听说过。

  大明宝钞,大明经济学的一个痛点,没人不知道。

  “正统四年,敕谕,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吏俸米、军人月粮,近为粮储不敷,减分支给,以钞折充。”

  “正统十三年,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甚至于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这是为什么呢?”

  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次朱由校看向了袁世振,出声道。

  “袁爱卿改我大明盐法,分旧纲新纲,你有什么感悟?”

  “回陛下,臣、臣。”

  思索了一下,袁世振感觉自己思绪如麻,若有所悟,但就是说不出口来。

  “闻陛下之言,回想在两淮所见,臣有些拙见,也不知对与不对,说出来万望陛下恕罪。”

  “但说无妨。”

  闻言,朱由校挥了挥手,端起茶杯喝了口道。

  “今日,朕与诸卿与其说是论政,不如说是坐而论道,可畅所欲言。”

  闻言,袁世振躬身行礼,整理了思绪后,方才继续说道。

  “臣以为,是因为超发导致宝钞没了价值。”

  袁世振一开口,胆子就相当的大,这是把大明历代皇帝、官员都给说了进去。

  “我朝历代,或因战事,或因大工,或因灾情,国帑不丰,为了收到更多的盐税,就选择了超发盐引。”

  “但各地盐场每年产盐数量有限,盐引在盐场中提不出盐来,这也就导致盐引没了价值,盐商自然不会再想要纳银开中,这盐税自然也就少了。”

  “而盐税一少,朝廷就又会选择超发更多盐引。”

  “周而复始,盐引越是超发,越是在盐场提不出盐来,这盐政就会败坏,盐引也就没了价值。”

  “臣在两淮,分旧纲新纲,让盐引虽不能立刻提盐,但却可在日后补提,且仅允许持有旧盐引之户可以售盐,这盐引也就又有了价值。”

  “而盐引与宝钞之理相同,宝钞又是我大明曾经的钱,臣也就明白了白银的价值。”

  “自张居正变法以后,折色为银,能够上缴赋税,这银也自然就成为了钱。”

  “善。”

  对于这个改革盐政,一年给大明输送一百万两白银的盐税之人,朱由校觉得很满意。

  “我大明的宝钞之所以会废,就是因为超发、滥发、朝廷不收,这才导致其失去了作为钱的价值。”

  朱由校说着,用手指了指北边京城的方向。

  “我大明钞关,自宣德四年(1429)而始,时钞法不通,由商居货不税。于是,朝廷下令,在京省商贾凑集之地,开设税摊,悉令纳钞。”

  “此举,一为增加朝廷岁入,二为挽救宝钞。”

  “果然,此后数年,宝钞价格回升,百姓们也重新愿意用了。”

  “商贾能够用宝钞缴税,百姓能够用宝钞购物,那这宝钞的价值便就又有了。”

  “但往后数年,宝钞超发,价值减少,百姓自然就又不认了,终至废用。”

  “同理,朝廷用银收税,赋予了银作为货币的价值,自然而然的,也就是钱了。”

  “陛下聪慧,臣等拜服。”

  听到皇帝说清楚了银为啥能成为钱,毕自严和袁世振两人当即带头拜道。

  银子之所以能成为钱,是因为朝廷用它收税,赋予了它价值。

  一众人提笔记下皇帝关于宝钞价值的描述,与自己的感悟,心里纷纷说出了同一句话。

  这是上来个什么怪物啊。

  见微知著,因小见大。

  从这皇帝关于钱的理解上,诸人都能感觉到,皇帝对于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他们这些读儒家经义的人是真滴不一样。

  孙承宗这厮,在东宫给朱常洛教书,顺带着教朱由校认字的时候,到底是拿什么书给皇帝作为启蒙教材的?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