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2章 因势利导_杨门秘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却是个问题。

  我想了又想,总是觉得不宜太武断地处理商人之间的矛盾,所谓千里行商只为财,人家大老远地跑过来,也是为了繁荣经济,促进物资流通,对于当地的经济是有建设性的贡献的,怎么可能过于苛责,使之失去进入西北的信心呢?

  想到这里之后,我便吩咐道,“拟定一份公文,就说兹事体大,地方官不要妄动,一定要谨慎行事,除非是双方有械斗表现,否则可听之任之,若是事情难以解决,可以直接上安抚使衙门来,本官可以为他们解惑。”

  “是——”手下一边记录,一边恭敬地回答道。

  “再者——”我接着说道,“地方官在商行的冲突中不能够有明显的倾向,一定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若是有官商勾结的渎职行为,一定要严惩不殆!”

  用现有的法规来约束商人们的行为已经有些困难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根据西北的特殊情况,摸索出一套能够被地方和商行都接受的章程来,这才是正道。

  看来是已经坐下来,好好跟这些商行的代表们商谈一下了。

  想到这里之后,我特意交代了一下,命延安府和绥德军的各级官员们通知下去,凡在城中行商的各商行都可以派出两名代表,三日后来安抚使衙门商谈开发西北的各项事宜。

  就在我安心地筹备座谈会的时候,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大人,晋州商行与京师的一家商行起了冲突,已经出了人命了。”手下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距离开会的时间不过只剩下两个时辰了。

  “日,这不是给我添乱么!”听到消息之后,我大为光火,一把将手里面端着的茶壶扔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定了定神后,我还是决定去现场看一看,毕竟这已经是在我的眼前发生的事情了,再不闻不问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于是我带了几个手下,赶去出事现场。

  事发地点与安抚使衙门相距不远,只隔了两条街道,是在一家客栈的外面,起因就是为了争夺订单的缘故。

  到了事发地点的时候,城中禁军已经将闹事的人全部逮了起来,分成两部分圈了起来,府城中的两个刑名师爷正在现场给他们做笔录,见到我怒气冲冲地赶了过来,都很谨慎地起来问安。

  从七八品的供奉官到现在的一方要员封疆大吏,我的官是越做越大,脾气也有些见长,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手下人见了我的发怒样子,还是很敬畏的,大气也不敢多出一口,一个刑名师爷战战兢兢地走上前来,将事发的经过详细地向我描述了一番。

  原来事情也很简单,晋州与京师的商人最看重的都是我们铸造的蜂窝煤炉子,虽然这东西结构简单,不难仿制,但是各地铁器都是小作坊制作,规模很小,数量和质量上都和我们无法相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