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五章 良心成本价_大唐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表明了自己购买的意愿和因由。

  “这茶叶因为产自高山,生长缓慢,炒制的工艺损耗也会多一些,产量着实很低。

  不过慎家和楼观道渊源颇深,理应守望相助,这茶叶既然又是道长拿来公用的,作价自然不能太高,就要个成本价就是。

  如这次送给袁仙长这等品质最为上乘的,只收蒙顶茶的两倍价格就行,品质一般的,就比照着蒙顶茶来。

  只是对外还请掌教帮忙遮掩一番,只说是信众供奉的,不知可否?”慎独一副自己在割肉的样子。

  “慎居士可是说的那出自蜀中蒙顶山的茶中名品蒙顶茶吗?”

  岐晖这都带上颤音了,看来受到的震撼不轻啊。

  “正是那名声斐然的蒙顶茶!”慎独肯定的说道。

  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

  吴理真在蒙顶山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蒙山茶农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将蒙茶繁育、扩展到整个蒙山全境,到了大唐这会,已经成了整个大唐境内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茶叶。

  换言之,蒙顶茶就是当今大唐的第一名茶,地位约莫和后世武夷大红袍类似,都是有传说加持的顶尖货色,而且历史上这样的地位还保留了很长的时间。

  只不过这时候北方饮茶的习惯,还没有像南方那么普遍,所以蒙顶茶的名声也没那么响亮,可这一点都不耽误蒙顶茶有着和它的知名度一样的高售价啊。

  到了慎独这里可好,这种连个名号都没有的炒茶,竟然张口就是两倍于蒙顶茶的价钱,还说什么成本价。

  “那不知道这茶叶放到市面上,居士又准备给定个什么价格呢?”岐晖在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普通的大概卖到蒙顶茶的五倍吧,精品十倍二十倍都有可能。

  主要还是看品质,还要看是一芽还是两芽的,是明前的啊,还是春茶或者秋茶,差价还是不小的。”

  慎独对此当然早有打算,这时候也实诚的和盘托出了,还一副你们赚大了的表情看着岐晖。

  “那不知道这种茶具?”岐晖强忍着不要一拳砸在慎独的脸上,转而问起了茶具。

  “这茶具售价就要低一些,毕竟知名度还比较有限,再者既然是宗圣观要用的,我也不能要价太高了,就比照着袁仙长这套秘色瓷的茶具来吧。”慎独还是那副欠揍的表情。

  “咳咳……小友这瓷器苏日安名声不显,但是论起品质确实要更胜这越窑秘色瓷一筹。

  而且颇为神奇的一点,杯壁更薄,握在手中却不烫手。

  所以老道倒是觉得值这个价钱。”

  袁守诚显然也是让慎独的报价噎的不轻,不过慎独都说了这确实给的是友情价了,他自个还说过让慎独不用讲情面的话呢,自然不好在价格上再纠缠了。

  不过仔细想想,尤其是再喝上一口茶水以后,竟然觉得慎独说的很有道理啊。

  这青花瓷的茶具就不用说了,他可是真真爱极了的,定价再贵点他也能接受,反正也不需要他再出钱购买了。

  至于那炒茶,所谓物依稀为贵吗,那蒙顶茶顶着偌大一个名头的同时,那产量也是不低啊。

  慎独手里这高山茶,一年还不知道能出个几斤呢,所谓物以稀为贵,品质也确实胜过那蒙顶茶不止一筹。

  即便是号称出自那七棵祖茶树上的蒙顶仙茶,比之慎独拿出来的这些也还是稍有不如的,可那玩意别说普通人了,就是当今陛下也等闲舍不得喝啊,那都不是用价钱能衡量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慎独这茶叶卖这个价钱,还真的算得上是良心价了。

  “对了,小友这茶叶可有名号啊?”袁守诚突然想起这个事来,有些技痒的问道。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