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积粟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饿死了。但他们在农事上的技术确实不如豪强的徒附们。

  因为后者耕作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对各种时节的把握也更准确,因为他们就是吃这顿饭的,豪强们可不养不会种地的人。

  现在这些善于农事的徒附就成了张冲推广先进农耕的抓手,比如像金丙这种会种地的,只将自己的地种好,那就是浪费。他要能教十个、一百个山寮种好地,那起到的效果何止百倍呢?

  然后另一拨要开垦的地就是之前和胡母班商量好的汶阳的那片地。那片地确实如蔡邕提点的,临汶水的地都被周遭豪强给瓜分了,只有稍微外围的土地还荒着。但张冲要的就是这片白地,他对农事的一些尝试,就要在这里做实验。

  他要在这里尝试建立集合农庄,用三圃制来提高产能。

  张冲并没有打算分田到户就结束的。因为对于小农来说,要耕作一大片土地委实太过艰难了。缺牛、缺犁,缺人手,这也是小农们往往辛苦一年也收获不了多少的原因。

  所以张冲就想实行互助农庄,由他们石家军来牵头,为农庄提供牛、犁这些生产工具,统一为各户翻地,然后每年农户们上交二成的收成作为税收。这听起来好像比汉家十五税一要高很多,但实际上在免除中间豪强的剥削,实际上农户们要比过去要少交太多了。当然具体如何张冲还要执行了后,才能知道。

  然后是执行三圃制。这种土地轮作制度大概是西欧他们中世纪时期开始实行的,对农业产量有极大的帮助。理论上,他在休耕和连耕中找到了个平衡。

  秦汉以前,因为铁制农具没有普及,翻土浅,只能利用上层薄薄的土地。那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要休耕的,也就是种两年,土地就要撂荒一年来养地。

  到了秦汉以来,铁制农具普及了,能翻得更深,这时候基本都是连种,就是不间断在一块地上种,比如张冲他爷爷从张弘他们家偷学的堆垄法,其实就是一种连种,虽然看似用了垄土和垄沟两块来轮作,但实际上在对土地肥力的消耗是一直持续的。

  所以堆垄法也只能轮种禾和菽这种不高产的作物,就是尽可能不伤地。

  而三圃制是将土地分为三块,一块春播种大麦,一块秋播种小麦,一块休耕。然后来年再按顺序轮,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能达到三分之二,养地种地两不误。

  当然这一切都还要在汶阳进行实验在能确定。

  张冲并不因为自己是后世人就觉得自己天然掌握真理,自觉得自己推进的农业技术就是先进的。农业创新不比其他,他每一步都要走稳。

  如果农户们根据你的指示,辛苦忙乎一年,然后颗粒无收,那张冲建立起的信任就将瞬间坍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农民们就将没粮吃,这才是真正

  请收藏:https://m.bqgp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